要曲面还是超薄 方向之争折射彩电业发展困局

2015/7/28 10:53:26 来源:经济参考报
[摘要]

  企业之间通过竞品“揭短”、在技术研发上相互“吐槽”的行为在彩电业已屡见不鲜,而各种方向之争其实也折射出中国彩电产业目前陷入了“认不清发展道路”的迷茫之中。

  电视外观掀曲薄之争

  自从CRT时代更迭至平板时代后,彩电产业便幻化出一个纷争的行业景象,不同的企业开始怀拥不同的技术方向翩翩起舞,而这一次的焦点是曲薄之争。

  在前不久举行的2015年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大会上,针对“曲面”和“超薄”的未来前景,TCL、创维、康佳、海信、夏普等彩电巨头各有自己的判断。

  “TCL会坚决做曲面电视”,TCL多媒体中国区销售公司副总经理胡学军认为,在TCL以及三星、海信等企业的联手推动下,曲面电视已经全面爆发,今年将成为曲面电视大普及真正的元年。“这主要是基于曲面电视技术已经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具备了大规模普及的基础;曲面电视价格逐步亲民化,瓶颈被打破,同时用户认可度持续提升。”

  据了解,众多彩电企业将屏幕“变弯”是从2014年开始的,而三星、TCL、海信、长虹、东芝等主流彩电制造企业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曲面电视产品。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已有超过9个品牌40多款曲面电视在售,以55英寸以上为主,多数具备4K超高清显示。

  业内普遍认为,曲面电视之所以被导入市场,主要的诉求在于造型的新颖以及画面临场感的提升。根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赛西实验室测试数据显示,采用曲率4000R的曲面液晶显示面板的电视比平面电视亮度均匀性提升13%,对比度提升44.6%,失真率改善提升63%。因而一定范围内,电视屏幕越弯,观看者能得到更真实的临场感。

  “电视屏幕越弯,观看者越能得到更真实的身临其境感。”三星SDC产品企划总监沈鹏表示,曲面结构能在有限空间获得更大显示面积,因此观看视角更广。

  但也有彩电厂商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创维集团彩电事业部总裁刘棠枝就表示,“我们宁愿做‘薄’也不会做‘曲’”。他说,“曲面LED电视不仅增加了材料、运输等产品成本,还给用户带来负担,降低了消费者的体验。”

  创维方面更是声称,上游液晶面板出厂本来是平面的,只是被厂家人为掰弯,而且不管把曲面电视的临场环绕感说得如何天花乱坠,也不可能比得上电影院的效果。“我们觉得曲面就是屏幕形状不一样而已,而且看起来有放大镜的效果,整个画面并不好。”另外,曲面电视在工艺上直面硬性烤弯易爆屏,容易大面积漏光;亮度只有两边较亮,视角度小于76度,只适合单人观看。

  彩电业热衷概念炒作

  曲面电视生产厂家说,弯得好,时尚潮流又洋气;超薄电视生产厂家则认为,薄得好,简约轻巧又省……各个厂家都有自己的一番道理,但对消费者来说,到底是选曲面还是超薄?这是个很纠结的问题。

  事实上,除了曲薄之分,消费者在选购彩电时,还面临OLED、ULED、GLED、QLED等各种显示技术概念的困扰。

  说起电视,目前人们最熟悉的就是LED,而对OLED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尽管被业界公认为下一代主流显示技术,但OLED目前还处在产业初始期,无法大规模量产,市场上出现的一些产品价格也贵得惊人。

  在OLED还难以大规模量产的前提下,一些电视厂商便开始了概念炒作,大打“技术”牌。比如近两年来出现的ULED电视。

  刘卫东是海信集团的资深科学家,也是ULED项目的技术带头人,他表示, ULED最根本的技术在于对背光技术的优化。ULED是Ultra LED的缩写,ULED就是通过额外的电路和算法对LED电视的背光部分进行了优化。简单来说,优化主要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对背光进行了分区块设置,二是对单区块最大亮度进行了提升。比如将屏幕分为240个区块,每个区块都能独立控制背光亮度,因此色彩就会比普通LED显得更艳丽,而每个区块的最大亮度可以达到550尼特,因此对比度可以做到百万比一的级别。

  ULED技术显然有效提升了显示效果,但创维却跳出来大喊,自家的GLED要比ULED更加出色。

  GLED全称Geek LED,又称极客互联网电视,是由创维自主研发的全新一代LED电视,采用4色4K+技术,配备首款具备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电视处理器。在显示技术方面,创维称GLED较以往的LED有了突破性改变,画质可媲美甚至超越OLED。

  正当OLED和ULED电视喋喋不休争论时,TCL站出来说,自己研发出的QLED电视比OLED更有优势。

  据了解,QLED称之为量子点技术,量子点是一些我们用肉眼无法看到的、极其微小的半导体纳米晶体;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的纳米技术显示器更为明亮,但消耗较少的能量;相比OLED,OLED能效更高,制造成本更低。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认为,QLED电视技术是有可能取代OLED的潜在技术,一方面是其性能不输OLED产品;另一方面是对于它的价格大大低于OLED产品。

  中国企业战略陷入迷茫

  中国彩电业从来都不缺乏新名词,而从2014年以来,彩电市场更是迎来了一个“种类”最丰富也最迷茫的时刻,许多厂商都在用“投石问路”的方式来寻求新的商机。

  之所以如此,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说,这是由于中国彩电制造企业在创新研发能力方面相对弱势。时至今日,对于国外厂商推出的创新技术,不少国内厂商还是习惯采取先行观望的态度,然后再被动跟风效仿。

  家电产业观察家刘步尘认为,表面上看起来,这似乎是由于国内乃至全球的电视技术更新太快造成的。实际上,这背后更多的是一种营销概念,并不具备太多的实质性意义。在面板产业不具有话语权,专利技术方面又不具有太多竞争力的当下,中国的彩电企业更倾向于通过概念性的营销来争取消费者。

  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当前的曲薄之争还是之前各种“LED”的掐架,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扩大产品销售,缓解经营压力,以度过艰难期,而抢夺有限的新购机和更新换代的消费用户,除了产品降价就只有宣传新概念这个方法。

  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执行会长洪仕斌表示,各种方向之争其实折射出中国彩电产业目前陷入了“认不清发展道路”的迷茫之中。正由于日韩品牌一直牢牢掌控技术话语权,国内企业只得紧跟步伐,翻新概念也实属无奈之举。在没有掌握技术话语权的情况下,中内彩电企业必须不断翻新概念,提高产品价格以提升企业的利润。随着家电下乡政策的取消,加之消费群体逐渐饱和等原因,只得通过创新概念产品去挖掘新的消费群体。目前,行业的竞争太过激烈,彩电企业只能通过某一个新技术或新产品的推出来拉升整体产品线的价格。

  然而,企业之间通过竞品“揭短”、在技术研发上相互“吐槽”的行为并不利于本就艰难、在核心技术创新研发上存在短板的中国彩电行业发展。陆刃波建议,对于中国彩电制造企业而言,着重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生产“智造”能力,持续不断地提高产品视听品质和制造水平才是当务之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万通商务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万通商务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770276607@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部分资讯信息转载网络或会员自己投稿发布,如果有侵犯作者权力,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联系QQ:770276607
标签:
推荐阅读

同方发布兆芯KX-7000国产化台式机

软通计算(同方计算机)正式发布了一款全新的国产化台式机“超翔Z860-T7M”,搭载来自兆芯的开先KX-7000处理器
2024/6/25 15:18:27   台式机 计算机

618前三周彩电市场量额双降

根据数据显示,618促销第三周彩电线上传统电商销量规模为25.2万台,同比下降19.0%
2024/6/17 9:02:18   彩电 电商

台积电3纳米芯片产能被苹果等大厂包下

科技界的四大巨头苹果、高通、英伟达和超微(AMD)均已经提前预定了台积电大量的3纳米制程产能
2024/6/12 10:09:39   台积电 芯片

华为折叠屏手机销量暴涨257%超越三星

2024年Q1季度,华为折叠屏手机销量暴涨257%,占据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的35%,超越三星成为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的新王
2024/6/4 9:47:43   手机 折叠屏 华为

小米Redmi Note 13R手机开售 定价1399元起

小米Redmi Note 13R手机今日开售,搭载高通骁龙4 Gen2领先版处理器,预装澎湃HyperOS系统,定价1399元起
2024/5/31 13:34:30   手机 小米

1-4月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同比增18.3%

2024年1-4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9148.6万部,同比增长12.3%,其中,5G手机7666.5万部,同比增长18.3%,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3.8%
2024/5/29 9:25:48   5G手机 智能手机

5月27日推出荣耀200系列手机

5月27日,荣耀200系列新品发布会将隆重举行,届时荣耀将为我们揭开更多令人惊喜的细节
2024/5/27 9:50:20   手机 荣耀

淮南全链条促进消费品以旧换新

该市将全链条促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活动
2024/5/24 15:13:26   以旧换新 消费品
推荐资讯
推荐产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合作代理客服中心帮助信息诚聘英才网站地图意见反馈快递查询RSS订阅
Copyright © 2010-2024 h665.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万通商务网 版权所有